一、單選
1、 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理論基礎是( )
A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B社會主義教育方針
C素質教育
D《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2、 教育過程的控制指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始終占據( )
A輔助地位
B主導地位
C客體地位
D被動地位
3、知識學習的似一個階段( )
A領會
B選擇
C保持
D應用
4、普通中小學的教育目的( )
A德智體美勞
B德智體美
C德智體
D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5、教育對象的千差萬別,教育條件的千變萬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這突出體現了教師勞動的( )
A創造性
B長期性
C科學性
D復雜性
6、“教育實際干了什么”是( )
A教育效應
B教育目的
C教育內容
D教育過程
7、現代教育活動要求教師與學生是知己、朋友的關系,但是在課堂管理過程中教師又必須維護自己的權威性,這種現象是( )
A教師權威
B教師的角色沖突
C教師培訓
D教師的自我完善
8、教學過程是一個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發展主要指( )
A身心發展
B知識積累
C身體素質提高
D情感意志品質的發展
9、學生的非認知心理因素包括( )
A身體的健康
B知識、智力等
C情感、興趣、態度等
D能力和技巧
10、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獨立探索,創造地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是( )
A實驗法
B發現法
C情景教學法
D演示法
11、師生之間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而產生的關系是師生之間的 ( )
A工作關系
B人際關系
C組織關系
D心理關系
12、第二課堂是指( )
A室內課堂教學形式
B體育課
C實驗室
D課外教學形式
13、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最終是要讓學生( )
A學會生存
B學會思考
C學會學習
D學會分析
14、初中學生思維的特點屬于
A形象思維發展期
B抽象思維萌芽期
C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期
D動作思維關鍵期
15、下面不屬于應試教育特點的是( )
A構建以學科知識系統為中心的教育體系
B培養少數高分的書生型人才
C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成為加工對象
D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
16、學校通過教育環境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的非公開的教育影響我們稱為( )
A顯性課程
B校風
C隱性課程
D教育環境
17、常用的道德評價方式包括( )
A獎勵、懲罰、操行評定
B贊許、表揚和懲罰
C批評和贊揚
D警告、記過、開除學籍
18、家庭教育影響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某種定勢作用,影響人以后的發展,這說明家庭教育具有的特點是( )
A先主性
B多維性
C密切性
D統一性
19、活動課程的主要倡導者是( )
A杜威、克伯屈
B杜威、杰克森
C克伯屈、杰克森
D克伯屈、夸美紐斯
20、教材編寫在內容上要做到( )
A科學性、思想性、效用性統一
B內在邏輯與教學法要求統一
C形式與實質統一
D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統一
21、加涅認為教學過程的首要因素是( )
A提出教學目標
B引起學生的注意
C喚起已有經驗
D指導學生學習
22、人的整體素質賴以生成的基礎是( )
A文化素質
B審美素質
C心理素質
D生理素質
23、一個社會居民為著維護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簡單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是( )
A職業道德
B社會功德
C文明規范
D道德規范
二、多選
1、教育的基本因素包括(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響,包括教育媒體、教育內容、教育手段等
D教育目標
E教育原則
2、教師智能結構包括( )
A教師的知識結構
B教師的能力結構
C教師的職業態度
D教師的智力水平與情感品質
E教師積極的自我意識
3、教育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包括( )
A教育對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有作用
B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
C科學能夠改變教育者觀念
D教育可以豐富科學技術活動
E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
4、素質教育的特點包括( )
A社會性
B整體性
C基礎性
D內化性
E綜合性
5、學生是一個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意思是( )
A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B學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
C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規范化學習
D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
E學生是能動的人
6、家庭教育的特點( )
A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
B家庭對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維性
C家庭群體中交往接觸的密切性
D家庭群體中教育和生活的統一性
E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了解和影響的深刻性
三、名詞解釋
1、教育
2、課程
3、教學設計
4、教科書
5、教學計劃
四、簡答
1、教育要適應個體發展的哪些規律?
2、簡述影響個體發展的主要因素
五、綜合題
1、論述教學過程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