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官想什么?
在面試的時候
你是不是特別想知道
考官到底是怎么想的?
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考官的內心
(一)考官的構成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每一位進入到面試的考生,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就意味著一只腳已經踏入了系統內。無論是“守擂”還是“攻擂”,第一名”還是“壓線分”;蚨嗷蛏俣紩泻艽蟮膲毫。所以,想要真正地突破面試這一關,就需要對面試的各個環節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接下來,就讓我們談談面試中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考官。畢竟,他們決定了你的分數。
一般來說,面試的考官主要是由各省組織人事部門的領導、大學教授學者、各省級或地方錄取位的領導三方面負責組成。相比于省考的不分崗位的面試,國考的面試則是各個系統單獨組織,這就意味著國考的考官更加專業,畢竟是為自己的系統選擇未來的人才。所以說,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考官水平相比省考考官的水平是更高的。一般來說,國考的考官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是局長。副局長。很多考生可能會問了,領導能來么?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是給自己系統內部選拔人才,領導肯定要參與選拔的。不過,這類考官一般參與比較重要崗位的面試,比如說:大連國稅的面試,就會有副局長成為當天某幾個崗位的主考官。這類考官年齡相對大,而且工作經驗非常豐富,接觸人比較廣,所以他們在考查考生的時候往往并不拘泥于考題,而是能憑著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去判斷出這位考生是否匹配該崗位,或者說通過考生開口的幾句話,幾個表情就能夠得出考生適不適合我們的崗位。雖然很主觀,但是我們要說的是這類考官的判定往往是極其準確的,極少出現較大偏差。
二是局內各部門領導。他們的對于當前的一些大政方針比較了解,甚至是熟知。畢竟是為自己所在的系統選拔人才,他們更加傾向于能在答題中能說出一些該系統政策方針依據的考生。這類考官非?陀^的,基本會按照考官題本的測評要素來打分,很少會受客觀影響,更加注重考生的答題內容。
三是基層干部。因為他們接近基層工作,更喜歡考生在答案中融入一些自己系統的一些工作細節。但是由于考生幾乎都是應屆生,并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所以,這就需要各位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多上系統官網去積累,這樣才能在考場上做到有的放矢。
(二)考官的培訓
一般在考試前期,抽選的考官都接受過培訓,其中包括面試功能、程序、打分原則、考場紀律要求、突發情況準備以及面試流程等內容。在培訓期間,考官是不允許與外界聯系的,而且培訓期間的材料一般都是很多年前的考題,并不會出現面試當天的考題,這也在最大程度上可以保證面試的公平性。
(三)考官的評分
在考場上。由于絕大部分系統都是一天一套題,也就意味著考官一天要聽考生作答大約40至50次,所以,為了保證分數的公平性,考官都會進行對比打分制。比如說,每個考場的一號考生可以作為基準分,后面的考生與之相比較,在這個基準分基礎上增減分數。同時,部分考場也會在前五號考生考完之后,進行彈力,確定本組的實際評分控制線,避免出現評分上下出現過大差距,避免出現尺度不一的情況。這也是不同組別,不同職位考生經常出現分數差距比較大的情況。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打低于60分,或者高于90分的成績,因為按照規定,出現這樣的分數,考官必須要在評分表上寫下原因,為什么會給這樣的分數。然而,一整天的面試非常辛苦,考官一般不會給自己添麻煩。但是在歷屆公務員選拔中總是由優秀的考生打破這一慣例,拿到90分以上的高分,這說明這位考生的表現非常出色。
二、考官看重什么?
(一)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滲透在面試當中的,邏輯思維能力測試的核心是邏輯推理和辨析能力, 主要考查面試者能否把握事物的本質, 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深刻, 思維的條理是否清晰, 思維的過程是否敏捷和流暢, 判斷是否準確。
在回答問題時,要做到層次清楚、脈絡清晰、說理透徹、富于邏輯。在面試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面試者對問題的基本內容是回答出來了,但是整個答題點是一盤散沙的現象,很難引起面試官的注意,成績自然平平。如果稍加理順,進行有條有理地回答,就能牽引著面試官的注意力,按照你的答題思路聽下去。這里建議面試者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要善于把回答的每個問題或者每個步驟進行總結,采取總分或總分總結構進行答題。
(二)求職意愿與準備程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動力,所以面試官往往會招對基層工作十分感興趣的人,這樣在未來的工作中,無論是工作效率還是工作成果都將優于對該工作不十分感興趣的人。而且基層工作要求人員相對穩定,如果興趣不足就很難安心工作,無形中會增加單位的管理成本。這就要求面試者必須能夠用一種堅定的心態,表現強烈意愿的口氣去以誠動人,獲取自己所求職位。
準備是否充分說明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對面試官來說,這甚至比工作能力更重要。面試前對基層工作進行調查研究,是獲取有用信息的有效手段。對基層工作不了解,會造成你在面試過程中心里沒底、處處被動。對基層工作進行調查研究,也會減少你的盲目性,從而減少你被錄用后可能產生的心理反差,也有利于以后開展工作和職業生涯的規劃。
(三)職業成熟度與穩定性
自我控制能力對于國家公務員及許多其他類型的工作人員(比如企業的管理人員)尤為重要。一方面,在遇到上級批評指責、工作有壓力或是個人利益受到沖擊時,能夠克制、容忍、理智地對待,不致因情緒波動而影響工作;另一方面工作要有耐心和韌性。情緒控制能力強,穩定程度高,不會斤斤計較,不會輕易投訴。
在職場中,需要盡快學會與人合作、溝通;也不宜太張揚,引起大家反感。同時,對上司應尊重、磨合,對同事多支持、學習。不管你認為上司和同事有多少缺點,對于一名公務人員來說,應該謙虛一點,不要急功近利,多觀察和學習,少說多干,做到謙虛、忍耐、妥協,虛心請教上司和同事,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謀求更好的發展。
(四)行業經驗與工作能力
如果你對基層工作的性質、內容十分熟悉的話,面試官會相信你比較適合基層工作,并且會認為你的面試很有誠意。
面試官考查對基層工作的了解程度,其實也是考查面試者對待工作的態度。面試者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對待工作的態度。如果僅僅以一句“不了解”或“不知道”草草了事,很可能會給面試官帶來不好的印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面試者應盡量搜集公務員工作的資料,向面試官表明自己是“有備而來”。
應向面試官展現出面試者具備必需的工作能力,工作細致認真,計劃性強,有責任心,具備很強的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適應一定程度的工作和崗位變化。
(五)性格與團隊精神
公務員工作比較適合于外向、開朗、堅強、樂觀、積極、向上而不乏沉穩的性格特質。由于分工明確并且工作往往關乎群眾利益和政府形象,所以基層工作特別強調團隊精神。團隊精神,要求工作淡泊名利、主動配合。
所以面試官會要求面試者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和很強的綜合工作能力,其中最核心的包括政策運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比如,要善于學習、領會和貫徹上級領導的講話或文件精神,這就是政策運用能力的具體體現。要善于遣詞用句、字斟句酌,準確、完整、深刻地表達上級領導的意見,這就是文案工作能力。要善于在各個部門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要善于和領導、同事、兄弟單位、下屬、群眾進行溝通并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要善于組織各種資源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這就是溝通協調和組織協調能力,也就是團隊精神。
(六)強烈的進取心
在面試中,面試官會認為,進取心強的人,在事業上都有確定的奮斗目標,并為之積極努力,會把現有的工作做好,并且不安于現狀,工作中常有創新。
因此面試者應該有強烈的進取心,也就是有自己的職業目標。長期從事比較瑣碎的事是實現工作目標所必經的一個過程,信念是保持進取心的關鍵。長期從事瑣碎事的過程中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關心國家大事,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有小崗位、大貢獻的意識。雖然工作的事情是瑣碎的,但處理的事情是不完全相同的,而且隨著時代進步,必然會遇到很多新問題、新思路。工作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進取的過程。要培養和發揚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使自己的業余時間過得充實滿足。這也是使自己保持進取心的重要途徑。
(七)語言表達能力
面試中,面試官要求面試者表達時,必須按照通常的邏輯表達方式或面試官所能接受的邏輯表達方式進行表達,要盡量實現思維與語言的同步化,而不能根據“跳躍式”思維而做出“跳躍式”表達。優秀的遣詞造句在表達自我觀點的同時還能增強表達的感染力,體現面試者的精神內涵。
語言表達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必然有情感因素摻雜其中,而面試官也是帶有某種情感來傾聽的,所以適當的表達態度極為重要,如果在應當慷慨激昂的場合使用了溫文爾雅的表達態度,會給人以軟弱無能的感覺,從而引起面試官對所表述觀點正確性的懷疑。反之,如果在應當輕聲慢語的場合使用了“豪言壯語”式的表達態度,則會給人以粗魯傲慢、飛揚跋扈的印象。其他不同的環境如果采用與之不相符的表達態度,也一樣會影響表達效果,引起面試官的反感。
(八)形象氣質
形象氣質作為一種可視可感的系統行為模式,是公務員面試的重要測評要素之一。面試者穿著得體、言談優雅、舉止大方,能夠在面試官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印象,影響面試官對面試者后續表現的認知和評價,能切實增強面試者的競爭實力。
面試者在面試中,做到進門時落落大方、問候時彬彬有禮、就坐時穩重端莊、回答問題時層次分明,在面試準備過程中就必須高度重視公務禮儀的學習,全面把握公務員形象氣質要求,注意禮節、關注細節,動作協調有力、充滿自信和活力,舉止有度、避免多余動作,從眼神、表情、手勢、語音、語調、語速等全方位加強修煉,在面試中展現出公務員應有的形象氣質、精神風貌及素質要求,神形兼具,形于外而神于內,使儀表儀態都符合公務禮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