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題,即要求針對某一個或某幾個材料中的具體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相應對策措施。根據申論考試大綱中對于考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有針對性的出現了對策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是能力中的能力。而對策是最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工作的題目。小到基層工作日常小事,大到國家宏觀戰略。針對各種不同的問題總是需要我們拿出解決的辦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個公務員最需要具備的一種素質和能力。提出有效、可行、正確、完備的對策措施是申論備考最需訓練提高的基本功。
一、總體作答要求
(一)針對性
針對材料,優先窮盡材料中明顯或潛在的對策措施;針對問題,申論中的對策一定是針對材料中的問題提出的,因為只有了解問題,才能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那么“問題”究竟是什么呢?在申論材料中問題就是材料中所反應出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矛盾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因此在解決問題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用套路化、模板化的解決思路?忌朴趽Q位思考,盡量還原事情發生的情景,把自己置于具體問題的場景之中,如此才能就問題提出針對有力的對策建議。問題和原因可以相互轉化,有時不能針對問題本身提對策措施,我們就需要找到問題的原因,并針對原因提對策措施。
即符合題目要求,問什么,答什么。例如,如果題目要求“就給定資料中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措施”,那么答案中就應當針對“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給出相應對策。對策必須源于材料,切忌脫離材料,隨意發揮,盲目套用萬能對策。例如:對于環境保護問題應該如何開展與實施,請提出切實可行、針對有力的對策建議。有考生提出這樣的建議:第一,領導重視,提高認識。第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第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二)可操作性
在申論考試中,問題中所需的對策往往是可以在材料當中找到的,只不過對策部分經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常見的集中形式包括:法律法規,各地方解決問題的初步探索與嘗試,各個領域的專家或人大代表的建議等,這些答案可以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即可得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法律政策一般可以拿來形成對策,而對于一些專家學者的意見則需要考生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甄別,有些觀點看似正確,在實際操作中卻難以實施或有失偏頗,不可一概作為解決問題的對策。
那么一般什么樣的對策建議具有可操作性呢?通常具備以下幾個標準:首先,針對材料的具體問題指出;其次,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再次,所提的對策能夠貫徹落實;最后,評估所提對策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簡而言之,即對策要具體,要有明確的對策“內容”,即措施如何展開,政府部門應當做什么。“主體”,即由哪一個政府部門實施對策。“客體”,即對策實施的對象是誰。“目的”,即對策要達到什么目的或效果。例如:“提出……的具體建議,供上級有關部門參考”、“領導安排你處理此事,請你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從判分情況看,上述五個要素中具備三個即可。即寫完之后,讓判卷人大體上知道怎么去實施該措施即可。
(三)可行性
同時在對策具有可操作性的時候,還要考慮對策的可行性問題?尚行跃褪菍Σ呓ㄗh提出的時候要具備實施的各種條件,必須考慮客觀環境因素,第一,必須符合當前的大政方針,即政治可行性,內容不反對黨和人民,國家的宏觀政策,同時不能超出各級政府的職權范圍之外。第二,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即法律可行性,內容所提出對策建議必須符合憲法和法律的精神,不能超出其范圍。第三,符合當前的經濟發展態勢,即經濟可行性,內容符合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符合我國市場經濟運行的態勢和一般規律。
二、技巧講解
根據歷年省考真題的出題情況,依據問法的不同,可以將對策題分為兩種類型:具體措施和解決建議,在作答方法上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在作答的內容上側重點不同,即具體措施強調所提對策更加具體,細化到具體的操作步驟,而建議對比具體措施而言往往相對宏觀一些。下面介紹幾個對策題常用的方法。
(一)直接引用材料中的對策
關鍵詞:“某人建議”、“某專家提出”、“某負責人指出”、“一要……,二要……”、“應該……”、“必須……”。關鍵詞后的觀點意見,符合作答要求的,稍加加工即可作為對策引用。
【示例】
針對給定的資料所反映的“大學學術浮躁”問題,請你以某高校學術主管部門負責人的身份,就如何治理這些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供學校學術委員會討論研究。(20分)
要求:問題全面明確,對策具體可行。300字左右。
可引用材料:有專家學者認為,近年來出現的學位論文抄襲事件,共同的原因是平時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很少,在審閱學生的論文時,導師放寬要求,甚至有的老師根本就沒認真審閱。某大學副校長朱教授在接受采訪時也指出,導師不僅要在知識傳授和方法訓練上指導學生,承擔“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同時,也應加強對學生的道德引導,幫助學生提高誠信素質和學術品德。
(二)根據問題推出對策
如果在材料中出現:“反映的問題是……”,則學員在作答時,即可總結對策:“采取……措施”
【示例】
閱讀給定資料,針對農村留守老人面臨的困境提出對策。(10分)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言流暢,對策可行。字數不超過200字。
可引用材料:農村“空巢留守老人”規模龐大,全國70%以上的老齡人口分布在農村,農村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而這些老齡化的人口大多是以農村留守老人的身份存在,由此產生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無子女老年人和失獨老年人開始增多,他們當中許多人存在孤獨、苦悶、抑郁甚至厭世等心理問題。
問題:
對策:
(三)根據原因得到對策
給出的材料解釋了問題的內在原因,因此,可以根據原因得出對策。
【示例】
結合“資料”,分析我國食品安全事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15分)
要求:分析條理清晰,措施得當,字數不超過300字。
可引用材料:造成我國當前食品領域亂象叢生,安全問題突出的原因還在于:企業違法生產,加工食品現象不容忽視,少數不法企業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摻假制假,影響惡劣。食品流通環節經營秩序不規范,有些企業在食品收購,儲藏和運輸過程中,過量使用防腐劑、保鮮劑;部分經營者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變質食品。還有的在農村市場、城鄉結合部及校園周邊兜售無廠名廠址、無出廠合格證、無保質期的“三無”食品,假冒偽劣食品,嚴重危害城鄉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滯后,我國有國家、行業、地方、企業等不同的食品標準,數量超過千項,但我國的食品標準無論與食品安全形勢的實際要求還是與食品安全基本標準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相關職能部門日常檢查不到位,目前一些食品的安全事件很少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的,而多是媒體報道的結果。如,染色饅頭是央視暗訪的結果,“水銀刀魚”是有網友微博直播過程后,媒體跟進調查的。也就是說,食品安全問題患上了嚴重的媒體依賴癥。人們難以從食品監管部門那里獲取信息,而媒體扮演著曝光的主要責任,這意味著正常監管制度的失靈。檢測水平低,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分布在農業部,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等多個政府部門,各部門從事同一種行為的管理,切入點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來稀缺的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影響了食品安全的監督力度和震懾威力。食品安全保障隊伍素質有待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與管理機構中懂得食品安全專業知識,能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衛生類的技術人員也同樣及其匱乏。
原因:
對策:
(四)根據經驗或教訓總結對策
從給定材料中給出的國內外先進經驗及深刻教訓中,提取適合中國或特指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而形成對策。
【示例】
“給定資料5”提到國外治理超限超載的一些做法。請就這些做法對我國治超工作提出對策建議。
要求:分析到位,言簡意賅,具有針對性,不超過350字。
可引用材料:公路運輸超限超載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有關專家曾形象的將超限超載車輛比喻為“掠奪性命的武器,道路設施的天敵”。許多國家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超限超載問題,也相應采取了嚴格的管理措施。如美國出臺多部法律治超,1913年通過第一部限制車重的法律,隨后又出臺了多部聯邦法律,對超限超載車輛的管理做出了明確規定。目前,美國的超限超載車輛約占被檢測貨運車輛總數的3.5%。處理超限超載車輛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向違章車輛發出違章傳票,確定罰款金額。并輔以其他懲罰措施,如交付路產補償金、被列入駕駛員和運輸企業不良記錄檔案等。二是卸載或均載(移動貨物直到軸載不超限)。三是對嚴重超限超載或屢次違章者采取司法行動,包括刑事訴訟、短期拘留和多達1年以上的監禁。韓國從1973年7月開始對重車實行重點檢查。1994年10月,超限超載車輛過多導致圣水大橋坍塌后,韓國政府進一步加大了治理力度,在全國設立了400余個超限超載檢測站(點)。目前,韓國超限超載車輛僅占被檢測貨運車輛的1.5%。韓國法律規定,對超限行駛者或強迫駕駛員超限運營者判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處以200萬元韓幣(約合人民幣1.5萬元)以下罰款;對擅自改裝車輛或妨礙檢測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處以700萬元韓幣(約合人民幣5.2萬元)罰款。超限運輸車輛一經發現,將被公路部門直接引導至法院接受法律懲處。德國在1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共設有700多個超限超載檢查站。 德國對超限運輸駕駛員的處罰辦法中規定,第一次超限的駕駛員將被登記在案并口頭警告;第二次被發現將面臨3個月的監禁;1年內超限3次以上的駕駛員,將被吊銷駕駛執照,列入“黑名單”,終身不得從事駕駛行業工作。南非非常重視車輛自動稱重技術的研究工作,將電子秤應用于治理超限超載工作中。電子秤可以對時速不低于10公里的重載車輛進行自動稱重,并顯示在重載車輛信息管理系統上,管理部門據此對這些超重車輛進行卸載和處罰。這一技術系統在近10年來的治理超限超載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南非超限超載車輛的比例已下降到10%以下。日本使用固定或移動稱重設備對超限車輛進行檢測,在高速公路收費站設有電子秤測量超載,大型貨車還要安裝貨物自動測重儀。日本還實行“一超三罰”制度,罰貨主、罰運輸企業、罰司機。根據日本相關法律,超過行駛證最大載重量的,處6個月以下徒刑,10萬元罰款(約合人民幣7400元);超過車輛總重量一般限值20噸的,處以30萬元罰款(約合人民幣2.2萬元);禁止貨運企業接受超載運輸業務或指示駕駛員進行超載運輸等。
掃描關注官方二維碼,接收最新招考信息
總校咨詢電話
400-600-1817
沈陽咨詢電話
024-86116717
024-31681519
大連校長專屬熱線
186-2431-9355
鞍山校長專屬熱線
186-2432-6855
186-4038-3901
錦州咨詢電話
0416-3780001
0416-3789600
0416-3909360
撫順咨詢電話
024-52679708
024-52679707
本溪咨詢電話
024-43296112
024-43296114
丹東咨詢電話
0415-2853428
0415-2803428
營口校長專屬熱線
186-2432-7355
阜新校長專屬熱線
186-2432-5100
遼陽校長專屬熱線
186-2432-6700
盤錦校長專屬熱線
186-2432-5711
鐵嶺咨詢電話
024-74186144
024-74186133
朝陽校長專屬熱線
186-2432-7900
葫蘆島咨詢電話
0429-7894589
0429-789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