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21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全文共5個部分,包括:總體要求、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文件指出,“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中央認為,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依然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抓實。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件確定,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充分發揮農業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文件提出,要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支持高校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服務。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文件強調,要培育高素質農民,組織參加技能評價、學歷教育,設立專門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農村創業創新,參與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建設。
文件指出,要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逐步實現標準統一、制度并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繼續改善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保留并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在縣城和中心鎮新建改擴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完善農村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面向農民就業創業需求,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基地。開展耕讀教育。加快發展面向鄉村的網絡教育。加大涉農高校、涉農職業院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向鄉村延伸。深入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